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63|回复: 3

大舞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复制链接]

6

主题

3

回帖

7

积分

秀才

积分
7
发表于 2017-5-19 14: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普天之下,不知道有多少城隍庙,素有"帝乡侯国"之称的舞阳县当然少不了这"剪恶除凶,护国保邦"的神庙。在舞阳悠久的历史上,英杰荟萃,人才辈出,汉朝的樊哙、吴汉,三国时的司马懿都在这里封侯;东汉横野大将王常、前蜀皇帝王建皆诞生于此。千载之下,没有城隍爷保舞阳谷丰民足,那些帝侯一定不会答应。
舞阳的城隍庙是一个遍地传说的地方——一步两眼井、城隍爷娶妾、石秤砣的传说、红衣大炮的故事……城隍庙的空气中都是传说的味道。
历经七百年风雨

据道光年间《舞阳县志》记载,城隍庙是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达鲁花赤按摊不花所建,原来的建筑规模相当大,当时庙前有一座过门石牌坊,匾额上书"不由人算"四个大字,匾额之下是一个石刻算盘模型。过了牌坊有山门五间,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戏楼,下层为过庭。过了山门才是拜殿,拜殿前东西两侧各有厢房六间。西厢房北建有钟楼,东厢房北建有鼓楼。拜殿后面是大殿,再往后就是城隍爷的"卧室"--寝宫,寝宫前有东西厢房各三间。在大殿的东西两边各有配殿及道院。可惜,这组建造精致、结构严谨的古建筑群因历史变迁,许多建筑物遭到破坏,如今仅存有拜殿、寝宫及东西厢房各三间。
oqQ5jX3ssjQbQAqf.jpg

站在城隍庙门前,遥想当年那高高的石牌坊上"不由人算"四个大字该是何等的触目惊心,相信有很多起了贪念贼心的人在这四个字前顿悟己非,及时回头。如今石牌坊虽已不复存在,可道理还在。
一步两眼井的故事

进了庙门,来到左首的一口古井前。井上有亭,四面围栏,亭上写有井的名字,很别致,叫"一步两眼井"。关于这眼井有两个不同的传说。一个传说是,当年城隍庙内僧道同处一方,但饮水却要分开,一眼井和尚用,另一眼道人用;另一种说法颇具人文关怀的意思,说过去吃水很不容易,城隍庙里的这眼井对周围的居民就显得很重要。但老百姓都进庙内取用井水,又有扰城隍庙的清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办法是井打得大一些,井上垒墙,墙外一眼井让城隍庙周边百姓取水,墙内就由庙内的僧道来用。
jvCWUiS588v8qe54.jpg

进入拜殿,身着"官服"的城隍爷正襟危坐俯视着芸芸众生。资料显示,城隍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以及城壕。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就应该有城隍庙。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建的芜湖城隍庙。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群众多把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文天祥、杨椒山,杭州祀周新,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苏缄等。建于元代的舞阳城隍到底奉的是哪位英雄或名臣已经无从考证,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并不重要,只要城隍爷在这儿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可以了。
城隍爷娶妾的故事

在拜殿后的寝宫内,记者惊奇地发现,身着便服的城隍爷两旁各站了一位夫人,寝宫两边各摆了一张床,床上还有被子床单等物品。相传早年舞阳县吴城镇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跟家中的老人到城隍庙烧香还愿,在老人叩首敬香时,调皮的小姑娘见城隍爷手里的扇子很好看,就趁老人不注意把自己手里的扇子和城隍爷换了换。回家的路上,老人才发现小姑娘的扇子不对,问明情况后,老人大惊失色,拉着小姑娘回到城隍庙想把扇子换回来,可任凭怎么拔,城隍爷手里的扇子也拔不出来了。回到家里不久,小姑娘就一病不起,而城隍爷的身边则多了一位夫人。有趣的是,这家人和城隍爷结下亲后,每到农忙时节就到城隍庙里把二奶奶"请"回来,安排床铺,奉上供品。结果,家里人到田间地头忙活,家中无人照看的小孩子也不会哭闹,很是灵验。有一次,这家人的一个媳妇犯了倔劲儿--"请"回来的二奶奶不见人影,还安排床铺供品,到底是真是假?她偷偷从田间回到家里,一掀床上的被子,竟看到一条大蛇!不过还好,大蛇慢慢悠悠地游走了。此后,这家人再去城隍庙里请二奶奶就不灵了。不过,每年农历五月十九城隍寿诞的庙会上,据说吴城镇的乡亲可以摸城隍爷的官服衣帽,因为城隍爷是他们的"亲戚",其他地方的人就不行了,乱摸乱动免不了要头疼脑热,受到惩罚。
很显然,这只不过是一个离奇的民间传说而已,能把这个故事"造"得这样有鼻子有眼似模似样,也是普通人想和城隍爷"套瓷",以此寄托自己善良美好的愿望。从另一方面说,这也是城隍人格化的一种表征。
"红衣大将军"的故事

在城隍庙一间被辟为陈列室的厢房内,有一尊今年刚刚出土的红衣大炮。这尊铁炮炮身长约2米,炮头直径近0.4米,炮口直径约0.15米,总重量达1000多公斤。走近仔细观察,炮身上"红衣大将军"五个字清晰可辨。经专家多方考证,这尊铁炮铸造于清代同治元年,即公元1862年,距今已有141年。这尊大炮铸造的目的主要是对付当时的农民起义军--捻军。据史料记载,该大炮当时由舞阳县知县王元绪监工制造,曾多年放置于舞阳县城墙上"防匪"。红衣大炮并非身披红衣得名,它最早缘于明朝末年朝廷对抗清军的"红夷铁铳"。明朝人认为这种炮是荷兰人所造,而荷兰人被中国人称为红夷,故将此炮命名为"红夷大炮"。其实,"红夷大炮"并非荷兰人所造,而是英国在16世纪后期研制成的一种大炮。这种火炮设计合理,其管身长、管壁厚、射程远,精确度高,威力大,对密集进攻的敌人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因此,这些炮及其仿制品在明清之际成为胜负天平上的一个重要砝码。清军入关后,因避讳"夷"字,故给"红夷大炮"改名为"红衣大炮"。
躺在城隍庙陈列室内的那尊红衣大炮锈迹斑斑,没有丝毫当年的威风,谁能想到它就是几百年前极具威慑力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A5NWWtPcNFqTTRV5.jpg

石秤砣的故事

在红衣大炮所在的陈列室内,记者注意到角落里有一个巨大的石秤砣,估计至少重达十公斤。说起这个石秤砣,还有一个故事。明朝正德年间,舞阳有一任知县名叫周逵,周逵时常为舞阳的城墙发愁。原来,当时舞阳城附近有一条河,雨季发水后很容易侵蚀城墙土制的墙基,雄心勃勃的周逵想在任上做件大事--修一道以砖为墙、以石为基的舞阳城墙。修城墙的砖好办,命工匠烧制就行了,可墙基的石材却一直没着落,地处平原的舞阳石材相当匮乏。"狡猾"的周逵想出一个孬点儿。他命人贴出告示,称县衙为修城墙准备收购石材,三斤石材一钱银子,重量数量不限。这个消息传出后,老百姓想来想去,只有家里的石磙算是石材,几十斤的石磙卖到县衙能值好几两银子。于是,十里八乡的人推车赶牛把自家的石磙拉到县城。县衙又贴出告示,石磙可以收购,但要先登记,而后统一称重。等到石磙收得差不多了,周逵拿出了这个"特制"的石秤砣来为石磙称重,结果,最大的石磙也不过只值三钱银子。吃了哑巴亏的老百姓怏怏而去,跟"县太爷"有什么理好讲呢?就这样,周逵用"骗"来的石磙建起了坚固的城墙。可坚固的城墙没经住历史风雨吹打,早已没了踪影。听朱振甫介绍,不久前舞阳县修建广场时,有人还见过深埋在地下的石磙。
fKBWV535MKo3J57X.jpg

不讲诚信的周逵如果在今天用这种办法来欺骗群众,是注定行不通的。然而,在那个"屈死不告状"的年代,周逵的小伎俩很有市场。不过周逵的手段虽不够光明正大,但目的还是好的--修一个坚固的城墙总比修个"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要好得多吧!
微信搜索关注“美丽大漯河”可获取更多漯河正能量和漯河风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

回帖

0

积分

秀才

积分
0
发表于 2017-5-19 15: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为舞阳人,我为你自豪,望舞阳有发展,越来越好,舞阳雄起,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回帖

5

积分

秀才

积分
5
发表于 2017-5-19 15: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舞阳西街城隍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

回帖

9

积分

秀才

积分
9
发表于 2017-5-19 15: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掌上漯河便民信息 ( 豫ICP备17001486号-1  

GMT+8, 2024-12-22 13:23 , Processed in 0.07481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